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通讯员 王力/文图
眼下,正值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,冬小麦已陆续进入抽穗灌浆阶段。这一时期不仅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节点,更是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的紧要关头。为确保夏粮丰产增收,近日,新野县歪子镇迅速行动,扎实推进小麦 “一喷三防” 工作,为广袤麦田撑起坚实的 “保护伞”。
高度重视,周密部署防控工作
小麦病虫害,尤其是赤霉病、条锈病,一旦爆发,将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威胁。歪子镇党委、政府深知粮食安全的重要性,将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,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首要任务来抓。
4 月 17 日,歪子镇召开了 2025 年小麦 “一喷三防” 工作推进会。镇全体班子成员、机关干部以及 22 个村党支部书记齐聚一堂,共同谋划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。会议特别邀请了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张涛,他对小麦 “一喷三防” 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,向与会人员普及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政策要点。
镇长张明浪在会上强调,粮食安全是政治责任,必须坚决扛稳。全体工作人员要全力以赴推进小麦 “一喷三防” 工作,为夏粮丰收筑牢坚实基础。为保障 “一喷三防” 工作的顺利开展,歪子镇精心部署,合理划分任务,明确责任分工。依据小麦种植的实际情况,规范工作内容和标准,并对所需物资进行了精准核算。同时,建立了联合协调机制,各部门各司其职,协同推进,确保工作高效落实。
此外,歪子镇还集中力量进行 “一喷三防” 物资采购,并及时将物资发放到农户手中。通过全面分析小麦种植生长特点、病虫害发生规律以及种植面积等因素,精准核算物资需求量,确保物资供应及时、充足,让 “一喷三防” 工作能够在最佳时间节点发挥最大效能。
科技赋能,统防统治成效显著
走进歪子镇的田间地头,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。技术人员熟练地进行配药灌水,随着一阵马达的轰鸣声,小型植保无人机满载着农药缓缓升空。它们从地头起飞,在田间低空穿梭,均匀地喷洒着农药,高效地开展着小麦统防统治工作,迅速掀起了 “一喷三防” 的热潮。
以往,农户们打药全靠肩背喷雾器,不仅劳动强度大,效率还十分低下。如今,政府主动作为,采用无人机为农户免费打药,既省心又省力,真正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。一位老大爷站在地头,看着无人机在田间作业,脸上洋溢着喜悦:“我们家没有年轻劳动力,每逢打药我就头疼。现在党委、政府用无人机为我们打药,可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。”
与传统人工打药相比,植保无人机具有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。它不仅不会损伤小麦植株,而且喷洒均匀,农药用量精准可控,大大减轻了人工喷防的劳动强度,同时也有效降低了人员与农药接触的风险,让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科学、高效。
科学指导,精准施药助力丰收
为确保 “一喷三防” 取得实效,歪子镇组织专业的农业病虫测报技术人员,对全镇小麦种植区域进行全方位监测。针对常发的病虫害,重点进行跟踪监测,每周及时上报监测情况,全面掌握病虫害的动态变化。
在此基础上,歪子镇积极引导农户根据小麦品种、群体密度以及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,科学合理地混配药剂,做到精准施药。例如,在 “一喷三防” 中,常用的杀虫剂包括菊酯类农药、吡虫啉、抗蚜威等;杀菌剂有多菌灵、三唑酮、烯唑醇等;叶面肥则有磷酸二氢钾、尿素、微肥等。农户们根据当地病虫害和干热风的发生特点和趋势,选择适宜的农药和叶面肥进行科学配方。
同时,严格按照农药、肥料的使用规定,精准把握喷施剂量和方法。建议在晴天无风的上午 9 点至 11 点、下午 4 点以后进行喷洒,每亩喷水量不得少于 30 千克,确保喷洒均匀,尤其要注意喷到小麦的下部叶片。若喷雾后 6 小时内遇雨,则需及时进行补喷,以保证防治效果。
展望未来,乡村振兴前景可期
“一喷三防” 工作的扎实推进,不仅为小麦的丰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,更为歪子镇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。下一步,歪子镇将持续强化宣传引导,组织农户积极参与 “一喷三防” 工作,确保夏粮颗粒归仓。
同时,歪子镇将进一步整合资源,完善工作机制,在土地上做足文章,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。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,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
这个夏天,在 “一喷三防” 的精心呵护下,歪子镇的千亩麦田正茁壮成长。在镇党委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在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下,今年歪子镇的小麦必将迎来丰收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推动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。
【编审:赵勇生】
主题测试文章,只做测试使用。发布者:珠江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ijiayidesign.cn/563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