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手机屏幕上跳出一条热搜,手指滑动间,“3岁男童被虐致死案开庭”的词条撞进视线。评论区里铺天盖地的愤怒与心疼,让人心头一紧。这起发生在上海的悲剧,早已不是冰冷的新闻事件,而是无数人心中的一根刺——那个叫黄梓澈的小男孩,终究没能等到四岁的生日,永远停在了2024年的夏天。
时间回到去年8月,当马女士接到上海儿童医院的电话时,怎么也想不到,电话那头会是儿子濒死的消息。医生说孩子昏迷多日,已经脑死亡。等她赶到医院,掀开被子的瞬间,眼泪当场决堤:三岁的小人儿身上青一块紫一块,小胳膊小腿布满指甲掐痕,后脑勺还有拳头大的瘀肿。“这哪是生病,分明是被活活折磨的!”马女士后来跟相熟的邻居说起时,声音还在发抖。
故事要从马女士和孩子生父黄某的纠葛说起。17岁那年,她跟着黄某从老家到上海,没领证就成了家。可黄某三天两头不着家,甚至在她怀孕时出轨。孩子出生后,两人彻底过不下去,马女士带着孩子回了老家,后来又接回上海独自抚养。直到去年1月,黄某突然打来电话,说孩子奶奶病重,想再见见孙子。心软的马女士没多想,让黄某把孩子接走了,没想到这一别,竟是永诀。
马女士回忆说:“刚开始还能打电话,后来突然就联系不上了。再接到黄某电话时,对方开口就是‘把抚养权给我,不然你这辈子别想见孩子’”。
马女士是一个单亲妈妈,没学历没背景,除了暂时妥协,她不知道还能怎么办。可她怎么也没想到,黄某的新女友赵某,会对一个三岁孩子下此毒手。
马女士介绍称,赵某一开始是偷偷打,趁孩子不注意扇耳光,见黄某没反应,就越来越大胆。“睡觉的时候能把孩子掐醒,扇倒在地还让自己爬起来,接着打。”最让人心碎的是,医院的医生告诉马女士,孩子身上的伤新旧叠加,至少持续了三个月——也就是说,从黄某把孩子接走后,虐待就没停过。
警方后来在黄某租的房子里找到监控,但内容太残忍,没让马女士看。光是听警察描述,她就差点晕过去:赵某用衣架抽孩子大腿,把孩子按在地上撞头,甚至在孩子哭着喊“妈妈”时,拿袜子堵住嘴……而孩子的生父黄某,明明在家,却装作看不见,偶尔说两句“别打太狠”,转头就回屋玩手机。
网友听了马女士的回忆后,网友们炸开了锅。有人翻出黄某接受采访时的视频,他挠着头说“没想到这么严重”,还劝马女士“差不多行了,让孩子早点火化”。评论区立刻骂声一片:“亲爹不如陌生人!”“这不是疏忽,就是帮凶!”更有法律博主指出,虽然赵某是直接施暴者,但黄某作为监护人放任虐待发生,同样涉嫌犯罪。
今天,法院外围满了自发前来的市民。有位带着孩子的妈妈说:“我就想看看,这样的恶人到底会不会得到严惩。”网友“向日葵”留言:“每次看到这种新闻都睡不着,孩子那么小,怎么下得去手?希望法律别让大家失望。”还有人翻出马女士之前的朋友圈,去年过年她发过孩子的照片,穿着红色棉袄,笑出两颗小虎牙,配文是“妈妈努力攒钱,明年送你上幼儿园”——如今,幼儿园的书包还没买,孩子却没了。
事情发展到这一步,除了愤怒,更多人开始反思:为什么虐待持续了三个月,周围没人发现?社区、学校有没有可能提前介入?有网友提到,黄某和赵某住在城中村,平时很少带孩子出门,邻居偶尔听到孩子哭,以为是“家长管教严”,谁也没多想。“要是有人多问一句,也许孩子就能活下来。”这样的声音,让人心痛又无奈。
作为旁观者,实在无法想象马女士这大半年是怎么熬过来的。从接到医院电话时的崩溃,到一次次跑派出所、找律师,再到开庭时面对黄某和赵某的冷漠,她瘦弱的身体里仿佛有股狠劲——“我就是要讨个公道,不然澈澈死不瞑目。”这种执着,让无数网友红了眼眶,评论区里满是“阿姨加油”“我们支持你”的声音。
现在,庭审结果还没出来,但这件事早已超出了个人恩怨的范畴。当一个三岁孩子被虐待致死,当监护人对伤害视而不见,暴露的是家庭监护的缺失、社会干预的滞后,更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善的崩塌。我们忍不住想:如果法律能对虐童者更严厉些,如果社区监护机制更完善些,如果旁观者多一些警惕和担当,是不是就能少一些这样的悲剧?
马女士说,她现在不敢回以前的家,因为到处都是孩子的痕迹:小马桶还摆在卫生间,绘本摊在沙发上,衣柜里挂着没穿几次的小衣服。但她又不敢忘,她说要记住每一个细节,等澈澈“回来”的时候,慢慢讲给他听。可我们都知道,那个爱笑的小男孩,永远不会回来了。
这场悲剧里,最让人难过的是,孩子本可以不用死。他本该在妈妈的怀里撒娇,在幼儿园里交朋友,慢慢长大。但成年人的自私和残忍,彻底剥夺了他的未来。希望法律能给出公正的判决,更希望这样的事,永远不要再发生。毕竟,每个孩子来到世上,都该被温柔以待,而不是成为大人恩怨的牺牲品。
看完整个事件,心里堵得慌。一个三岁的孩子,还没看懂世界的颜色,就被至亲之人推向深渊。生父的冷漠、继母的暴虐,让本该最安全的家变成了牢笼。网友们的愤怒,其实是每个人内心对善良的坚守——我们无法容忍弱小被欺凌,无法接受监护者背叛信任。这件事提醒我们,保护孩子不能只靠家庭,更需要社会的层层防线:社区的定期走访、学校的细心观察、法律的严厉震慑,缺一不可。希望马女士能等来正义,更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在阳光下长大,远离伤害。毕竟,他们的笑容,才是世界最该守护的美好。
声明:取材网络,谨慎辨别
主题测试文章,只做测试使用。发布者:珠江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ijiayidesign.cn/5205.html